数据显示,我国现有高校在校生已超过3800万。参考之前支付宝透漏的高校生消费统计表,如果每人每年有5000元的潜在消费需求,那么,校园信贷的市场规模或将达百亿级别。然而,由于贷款机构良莠不齐,“裸条借贷”、“暴力催收”、“高利放贷”等与“校园贷”相关的负面事件成为了“瓶中的妖怪”,让人谈之色变。为了吸引学生“下水”,各平台也无所不用其极。学生朋友借贷需谨慎,不然很容易误入歧途,受人蒙骗!那么,校园贷风险该如何防范了?
什么是“校园贷”
校园贷就是在校学生通过针对广大的网络贷款金融机构和平台,在网上申请获得信用贷款方式。
“校园贷”的种类
(一)电商背景的电商平台——淘宝、京东等传统电商平台提供的信贷服务;
(二)消费金融公司——如趣分期、任分期等,部门还提供较低额度的现金体现;
(三)P2P贷款平台(网贷平台),用于大学生助学和创业,如名校贷等。因国家监管要求,包括名校贷在内的大多数正规网贷平台均已暂停校园贷业务;
(四)线下私贷——民间放贷机构和放贷人这类主体,俗称高利贷。高利贷通常会进行虚假宣传、线下签约、做非法中介、收取超高费率,同时存在暴利催收等问题,受害者通常会遭受巨大财产损失甚至威胁自身安全;
(五)银行机构——银行面向大学生提供的校园产品。
不良“校园贷”诈骗套路
(一)精心设计套路
一是以“消费金融”或者“消费分期”的名义,引诱在校学生,例如整容贷、培训贷、手机分期、招聘贷等五花八门的形式。二是通过低门槛贷款为诱饵,引诱学生与其合作。
(二)抛出低息低门槛诱饵
为了让你一步步进入陷阱,校园贷通常会给出利息低、贷款门槛低等迷惑性手段,或者弱化还款难度、贷款利息等。例如,校园贷会告诉你,我们的贷款利率不到3厘,比银行还低;什么都不需要,只需要一张身份证或者学生证就可以贷款;贷一万每个月只需要100元的利息,就一顿饭钱,很低的。
(三)签订虚假合同
接下来,骗子就会跟你签订合同,但是这个合同中间存在不平等的条款,包括但不限于虚高贷款金额,本来只贷了1万,合同里写成2万,或者签订阴阳合同,除了正规的合同,还会额外要求打欠条等。如对借钱应急的学生,以自己需要还款保障为由,忽悠学生开出远超过借款金额的借条。
(四)制造银行流水
合同签好了,骗子就会把贷款金额转入你的银行卡,但会派人陪同你去银行全部取出,然后再要求你退一部分金额给骗子,这样就形成了银行流水与借款合同一致的证据。
(五)单方面制造违约
在这个环节中,骗子通常会使用“不回短信,不接电话”等方式拒绝接受你的还款,并且故意拖延,目的就是为了制造你违约预期的情况。这样骗子就可以收取违约金。
(六)借新款还旧款
一旦你违约无法偿还贷款和利息,骗子就会出主意,介绍你再去其他公司贷款来偿还此前的贷款,而且这个时候,你可能会把骗子当成好人,殊不知已经进入了另一个圈套。
(七)恶意追债
到这个环节,你已经无法偿还贷款。这个时候,骗子就会通过各种手段追债贷款。例如进行暴力催收、骚扰父母亲友的生活、甚至是强迫女同学从事不正当职业偿还贷款(如校园“裸贷”)等手段。
为了遏制这种行为,防止扩大蔓延,从2016年5月起,教育部、原银监会、人社部等多个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整顿校园贷的活动。
而硬币的另一面,是大学生不容忽视的消费金融需求。相关媒体随机采访了一些大学生,谈及校园贷、分期乐、趣分期等等,丝毫不陌生,不论是自己还是身边同学,均有过借钱消费的经历。很多大学生在向网贷平台借款时,知道利息高,有的是碍于同学情面帮人借钱。借来的钱,主要用来购买电子产品、吃饭等社交消费。
大学生高消费,可以说是校园贷生存的土壤。而微博、微信公众号、视频APP等各种渠道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使借钱变成一件极其“容易”的事,只需要下载个APP,注册申请即可,简单、快速。
校园贷仅仅是一个缩影,由此演变出的现金贷、套路贷,更要留心提防。新学年已经开始,又一波青涩的学生迈入大学的校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提升大学生的金融素养,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