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NEWS
远离非法校园贷,警惕花式新套路
日期:2023-10-12 12:00:00

一、经典案例

大学生小黄平时会通过网上的免费视频课学习软件设计。他在一个免费学习群认识了XX教育的销售,对方自称为张老师。张老师告诉他,在XX教育付费学习一个月,就可以达到兼职的要求,后续可以“边接单边学习边赚零花钱”,培训费总计5900元。得知小黄有学费压力后,张老师表示可以给小黄 “申请勤工俭学的名额”,并称如果申请到“勤工俭学”,只需首付500元,剩下的学费可以分12期,后续可通过兼职支付。因对方提出的“分期+兼职”的方案颇具诱惑性,小黄没有起疑,在对方的要求下提供了自己的姓名、联系方式,并且当场给张老师转账了500元“首付”。 张老师以“财务要审核信用”为由,要求看小黄在国内几大网购平台上、借款功能中的借款限额,得知小黄可以开通某网购平台的借款功能、并有5000元的透支额度后,便要求小黄开通借款功能,开通过程中张老师要求小黄在职业一栏填“商业服务业人员”,收入填“5000-10000”,以此规避政策对于大学生贷款的监管。对此,张老师的说法是,“后期兼职需要用到。” 在开通借款功能后,张老师随即给他发了一个“二维码”,称“学校用该平台做分期”, 时效只有一分钟,让他抓紧扫码,他支付后才发现,自己一次性透支了5000元,小黄此时才意识到自己在金融平台贷了款,而对方直接让他在月底还款日自行选择分期偿还,并用“财务要下班了,如果不交完开课会延期”等颇具压迫感的销售话术继续索要剩余的400元学费。为了退费维权,小黄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四处投诉后,小黄终于拿到了退费。

二、背景

随着“互联网+”模式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校园贷作为互联网金融的衍生品,也在国家“惠普金融”政策的影响下蓬勃发展。2021年2月24日,银保监会、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公安部和央行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确,小贷公司要加强贷款客户身份的实质性核验,不得将大学生设定为互联网消费贷款的目标客户群体,不得针对大学生群体精准营销,不得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放贷机构外包合作机构要加强获客筛选,不得采用虚假、引人误解或者诱导性宣传等不正当方式诱导大学生超前消费、过度借贷,不得针对大学生群体精准营销,不得向放贷机构推送引流大学生。在新格局背景下,校园贷平台曾经的无准入门槛、无行业标准、无监管机构的“三无”状态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但是,从前述案例中可以看出,仍有不少小贷公司,并未对客户进行精准的甄别,给大学生发放了培训贷,让大学生背上了沉重的负担,成为变相的“校园贷”。 新格局背景下不良校园贷依然以“美容贷”“培训贷”“返还贷”等隐秘的面貌出现在各大高校中,增加了多方主体面对的金融和法律风险。校园贷主要是指贷款机构、放贷人针对大学生学习、生活、培训、创业支持等给予的大学生信用贷款 。不良校园贷则是指通过不合规、不合法的手段诱导学生过度消费,侵犯学生合法权益,并造成不良影响的校园贷。

三、学生、家庭面临的风险

一方面,高校学生过度依赖信贷消费易面临无力偿还的风险,其家庭也会面临承担高额债务风险。有些平台宣传时避重就轻,在贷款的宣传文案上只介绍每期需偿还的贷款数额而刻意隐瞒贷款利率,或者故意将贷款合同中的惯用年利率以月利率、周利率来代替,模糊概念,制造贷款利率很低的假象。实际上是远高于年利率36%的非法高利贷,高校学生一旦陷入拆东墙补西墙的恶性循环,其父母作为监护人就会背负远大于借款本金的债务。

另一方面,不良校园贷的极端催收方式容易使学生面对极大的压力,让学生站在背离学校、家长和公安机关的孤岛。在关于“裸贷”性质的校园贷中,作为借贷方的大学生通常在自愿基础上进行裸体的拍摄,并且以此作为借贷的“筹码”。其“全过程自愿特性”使其容易逃避法律的规制,最终放贷人若将学生个人信息在公共领域进行发布,将严重侵害高校学生的名誉权、隐私权等权利,严重损害社会公共秩序。

四、学校、社会面临的风险

对于学校来说,其一,不良校园贷不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由于不良校园贷的隐蔽性,互联网传播的广泛性,不良校园贷对学生的损害又具有持续性,高校学生长时间无法脱困,则无法集中注意力,易造成学生群体的焦虑与负担;其二,不良校园贷不利于高校打造安全的生活环境。不良校园贷平台窃取学生个人隐私,通过社交账号骗取同学钱财将成为常有之事,扰乱校园治安也将成为迟早之事。

对于社会而言,不良校园贷会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危及社会安全的稳定。不良校园贷的出现与存续不仅会破坏原有的经济秩序,使社会经济乱象丛生,不良校园贷暴力催收的方式更是数不胜数,防不胜防,逃无可逃,在校大学生尚未成熟的心智难以应对。

五、如何防范非法校园贷

1、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金钱观,制定消费计划,抵制过度追求物质享受,合理安排生活支出,拒绝超前消费和过度消费。

2、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谨慎使用个人身份信息,保管好身份证、学生证等个人证件。尤其不要替陌生人担保,避免承担不必要的法律责任。

3、树立诚信意识:珍爱个人信用记录,良好的信用是无形的财富。

4、掌握金融贷款知识:提高对金融诈骗和不良借贷的防范意识,广大学生还应主动了解和学习金融知识,提高辨别合法金融服务能力,避免被表面假象误导,谨防落入欺诈陷阱。

5、增强风险防范能力:充分认识非法校园贷存在的隐患和风险,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6、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若不慎陷入“校园贷”陷阱或者遇到疑似“校园贷”诈骗的情形,应收集并留存有关证据,可通过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开发的“中国学生资助”微信公众号里的“举报通道”栏目如实进行登记举报、提供线索,或是直接拨打110报警求助。

7、向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借款:家庭贫困的大学生,可以申请国家助学贷款;计划出国留学的大学生,可以申请出国留学类贷款;其他如有创业或者消费需求的大学生可咨询银行业金融机构办理相关业务,通过正规的渠道获取借款,避免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