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征信被逐渐重视,市场上出现多种打着“征信”旗号的虚假广告和诈骗套路,最终目的是骗取个人信息和资金。请跟随小编了解这些征信诈骗手法,学习防范诈骗技巧。
征信修复洗白诈骗
针对群体:失信群体
作案特点:以“征信修复、洗白、铲单”“异议申诉咨询、代理”为名义开办业务或发布广告,有的收取高额费用后失联,有的教唆个人用“非恶意逾期”理由无理申诉,或运用虚假材料等非法手段以图修改不良信息,通常修改失败后不退款或失联。
分析:《征信业管理条例》第十六条规定:“征信机构对个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自不良行为或者事件终止之日起为 5 年”。根据相关法规政策,个人信用报告不良记录不适用于“信用修复”,不良记录在不良行为或事件终止 5 年后自动删除。“征信修复”是骗术!既不靠谱,又涉嫌违规违法。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个人认为信用报告信息存在错误、遗漏的,有权向征信机构或者信息提供者提出异议,要求更正,不收取任何费用。利用非常规手段不仅不能清除展示无误的不良信用记录,甚至会对个人造成不良影响。
征信培训考证诈骗
针对群体:创业、就业人群和失信群体
作案特点:以培养征信修复、信用修复专业人才为口号,谎称教授征信、信用修复技巧或提供征信修复师、征信管理师的培训、考证服务,实则为骗取高额费用或个人信息。
分析:征信修复师、征信管理师证均未得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认可,不具备合法性。征信领域也不存在“修复”这一说法。
征信加盟代理诈骗
针对人群:创业人群
作案特点:以征信市场需求量大,有前(钱)景为理由,诱导用代理、加盟方式开办征信相关业务,实则为骗取代理、加盟费用。
分析:根据《征信机构管理办法》第五条,设立个人征信机构应当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根据《企业征信机构备案管理办法》第二十四条,任何组织都不得采用加盟、代理、挂靠等方式从事企业征信业务。
消费分期诈骗
针对群体:汽车、电子产品消费人群
作案特点:在购买汽车或手机等电子产品过程中,以信用报告有逾期不能贷款为理由,以无需查看信用报告为借口,诱导客户向第三方贷款平台办理“分期购”个人消费贷款,实则为达到骗取高额贷款利息的目的。
分析:一是应熟悉和掌握自己的信用报告信息;二是信用报告仅为银行的放贷参考,有逾期信息不一定贷款被拒;三是谨慎办理任何涉及资金的业务。
账户异常诈骗
针对人群:网购网贷群体
作案特点:冒充客服,告知账户出现异常,若不及时注销账户会影响个人征信产生严重后果,实则指导当事人在假网站、假平台进行操作后盗用个人信息申请网贷以骗取资金。
分析:一要核实对方身份和所述内容真实性;二是认清官方渠道,不要登陆不明网址平台进行操作。
注销贷款诈骗
针对群体:网购网贷群体,特别是大学生
作案特点:通过非法渠道获取个人信息后,冒充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声称当事人曾注册、办理过校园贷等贷款,如不注销或还清所欠贷款将影响征信记录,诱导当事人转账汇款以骗取资金。
分析:根据《征信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二十三条,征信机构不得以删除不良信息或不采集不良信息为由,向信息主体收取费用。
优惠福利诈骗
针对群体:网上消费群体
作案特点:借助网上消费平台投放优惠券或会员福利,嵌入办理网贷及授权查询信用报告的协议链接,诱导当事人点击领取优惠福利以骗取个人信息办理网贷和骗取个人信用报告查询授权。
分析:不要随意点击不明链接,谨慎提供个人信息和信用报告查询授权。
假查询渠道诈骗
针对群体:有信用报告查询需求的主体
作案特点:运用非官方渠道提供征信查询。通常以假网站、假链接、公众号、APP 为入口诱导信用报告查询或支付费用进行信用报告查询,以骗取个人信息和资金。
分析:务必进入官方渠道进行信用报告网上查询,现场查询个人信用报告每年前 2 次免费,第 3 次起每次收取费用 10 元。
防骗小贴士
● 凡是教唆用代理加盟方式开办征信相关业务的,都是诈骗;
● 凡是以征信修复培训、考取征信相关资格证的名义开展宣传或收取费用的,都是诈骗;
● 凡是进行征信信息“逾期铲单”“洗白修复”的,都是诈骗;
● 凡是以无需查看信用报告为幌子,诱导办理高息分期贷款进行消费的,都是诈骗;
● 凡是以不删除异常账户就会影响征信为由,索要费用或个人信息的,都是诈骗;
● 凡是通过领取优惠、福利方式盗取个人信息、骗取信用报告查询授权的,都是诈骗;
● 凡是通过非正式官方渠道通知当事人处理征信信息报送相关事项的,都是诈骗;
● 凡是利用非正式官方渠道查询报告骗取个人信息和资金的,都是诈骗。
此文章转载于: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