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什么是个人信息?
个人信息,是指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自然人个人身份的各种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个人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等。个人信息是一旦被泄露或被非法使用,容易导致自然人的人格尊严受到侵害或者人身、财产安全受到危害。
2021年8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通过,并于2021年11日1日正式施行。《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出台,填补了数字社会重要的法律板块,标志着我国数字经济领域形成了以《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为中心的“三大法律体系”。
二、 个人信息泄露会带来什么危害
个人信息一旦遭到泄露,可能会引发:骚扰电话、短信诈骗、人肉搜索等危害信息安全事件的发生,或被犯罪分子用来进行各类不当的非法活动,给我们的个人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带来安全隐患。
下面我们带大家来学习一下防范个人信息泄露的小妙招,让我们共同努力,构筑个人信息安全防火墙。
三、 防范个人信息泄露的小妙招,给个人信息安全上把“安全锁”
1.真实信息谨慎留存
生活中的各类注册行为,如:通过中介机构办理业务、各类网络问卷调查、购物抽奖、申请商户会员等活动,均会留下姓名、联系方式等大量个人姓名,存在被人非法倒卖的可能性。在留存个人真实信息之前需要多加思考,冷静识别,谨慎输入不必要的个人信息或提供脱敏后的个人信息(如只留下姓氏),能一定程度上减少真实信息的留存。
2.网络社交注重隐私
各种的社交软件、网站平台中存在大量重要的个人信息,如姓名、职务、单位、生活轨迹等,有些人喜欢在朋友圈晒证件、车票、登机牌、孩子照片等隐私内容,不法分子有可能利用这些信息策划诈骗、绑架等犯罪活动。因此在发布隐私内容时,隐匿个人信息是十分必要的。
3.复印件标明使用用途
身份证、房产证等重要证件复印后一定写明用途、有效期等。譬如:仅供办理业务使用、有效期至2022年6月14日。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被不法分子利用造成重大财产损失的隐患。
4.不出租、出售、出借银行卡(账户)
出租、出售、出借的银行卡(账户)可能被犯罪分子用于洗钱、逃税、电信诈骗、网络赌博等非法活动,给自己带来巨大的法律风险,甚至承担刑事责任。一旦所售银行卡(账户)出现信用问题,还可能导致个人信用受损,甚至承担连带责任。
5.移动端安全
(1)谨慎使用公共场合无需密码就可进入的WIFI,在公共场所使用WIFI时,尽量不要进行支付转账等资金操作,防止不法者通过冒充WIFI盗取接入者的网银、支付账号和密码。
(2)定期修改支付密码,采用“数字+大小写字母+特殊符号”结合的高强度密码,降低密码被破解的几率;
(3)不扫描来历不明的二维码,防范二维码跳转恶意链接窃取个人信息。